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只“黑天鵝”席卷全球,讓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世界面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陡升。
底線思維辯證法,在過去的5個月中似乎成為中國應對疫情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近日在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再次作此強調。
![](/uploads/allimg/200609/2-200609163255Z3.jpg)
立足“守”,放手“為”
大疫突襲、病毒兇猛,疫情防控自然首先要立足于“守”。
春節前夕,習近平親自作出武漢“封城”的戰略決策,以遏制疫情傳播蔓延。此后,阻擊戰成為中國戰疫的一個關鍵詞,“最嚴格、最全面、最徹底”是習近平對中國所采取疫情防控舉措的最新界定,中國成功遏制了疫情大面積蔓延,改變了病毒傳播的危險進程,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重大戰略成果。
疫情防控,同樣有“守”有“攻”。習近平指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爭有兩條戰線,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就是科研和物資生產。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時專門“點兵”科研攻關,要求“加快藥物研發進程”“爭取早日推動疫苗的臨床試驗和上市使用”。
針對疫情之下公共衛生體系暴露的短板,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來到湖北代表團,提出要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9天后,在一場被媒體冠以“織網”“筑墻”的座談會上,他再次點題。觀察認為,相較于防控疫情的守戰,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則是面向未來御敵于前的“攻略”。
“守”好疫情防控大局也為經濟社會發展謀劃出“為”的空間。
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直是習近平統籌指揮的兩個戰場。在防控最吃勁的時刻,習近平出席一場17萬人參加的電視電話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名稱就是“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
中國轉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后,他在告誡“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的同時,亦強調“主動作為、奮發有為”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清障”。
因應態勢變化,在守與為之間統籌兩條戰線、兩個戰場,恰是基于底線思維“有守有為”的辯證法。
![](/uploads/allimg/200609/2-20060916330N12.jpg)
資料圖:航拍江西萬載白水鄉槽嶺村“扶貧百合”基地
圖片來源:辛建安 攝
堅定“不變”,積極“求變”
疫情“黑天鵝”給中國在“關鍵之年”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目標帶來變量。應對之策,也體現在統籌“不變”與“求變”上。
所謂不變,是習近平透過一系列部署宣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戰略定力。
例如,無論是在陜西考察時再提“秦嶺違建是一個大教訓”,還是全國兩會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關切草原是否新上礦山開發項目,習近平傳遞的信號清晰明確——即使在眼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全球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形勢下,也務必保持戰略定力,絕不能重回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搞一時一地發展的老路。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月6日,一次中共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面最大規模的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議上重申“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并從六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所謂變,是以戰術的靈活性,確保戰略目標的穩定性。
對于始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愛國衛生運動,習近平賦予了新內涵。3月時他曾指出,愛國衛生運動不是簡單的清掃衛生。在6月2日的專家學者座談會上,他再次提及,要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
著眼疫情給決戰脫貧攻堅帶來的變量,習近平多次強調創新工作方式。在陜西考察時,他還在網上賣貨直播平臺前與民眾交談,肯定電商“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大有可為。
面對經濟領域的新挑戰,中國作出新部署。在“六穩”基礎上,增加“六保”任務,藉此政策措施之變,推動中國在“穩”和“保”的基礎上積極進取。
![](/uploads/allimg/200609/2-20060916331N46.jpg)
資料圖:作為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
海口推進江東新區高質量建設
圖為航拍??诠_公學項目外立面裝修
圖片來源:駱云飛 攝
辨明“?!?,探尋“機”
“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習近平如是闡釋危機轉化之道。對于中國經濟,他要求“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針對疫情帶來的沖擊,習近平在部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同時提出一系列新增長點。如今,在中國應對疫情的過程中,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造了更多元、更豐富的應用場景,正催生并推動許多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面臨產業鏈、供應鏈多點“梗阻”的新考驗,也暴露出中國“兩鏈”的短板。對此,習近平提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的前進方向。
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讓全球治理和大國關系也面臨新的“壓力測試”。
“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習近平強調。
疫情面前,盡管有不和諧的逆全球化噪音,但越來越多的人切實感受到了人類命運的休戚與共。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痹诘?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習近平闡述中國抗疫主張,提出六點建議,宣布了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與聯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將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的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等五項舉措,以行動再聚世界抗疫合力。
觀察認為,習近平強調堅持底線思維,是保持戰略定力、靈活應對錯綜復雜形勢的科學方法,更是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