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干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后,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
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65篇,關鍵詞是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
大會的醞釀與籌備
1977年5月,鄧小平在正式復出前,同中國科學院兩位負責同志談話,提出科技戰線撥亂反正的指導方針,尤其強調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他指出:“整個國家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科學研究是先行官?!?/p>
為了動員全國科技界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1977年5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會議,聽取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要領導人匯報科技工作。會上決定召開一次全國科學大會,統一對科學工作和知識分子的思想認識,并獎勵有貢獻的科學家,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根據這次會議精神,6月20日至7月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第一次科技工作會議。會上討論了全國科學大會的籌備工作,并系統地揭露了“四人幫”對科技工作的破壞。為盡快恢復科研工作秩序,會議決定,建立黨委領導下的所長負責制,取消院、所兩級的革命委員會;重新建立學術委員會;科研和各專門學會要逐步恢復;建立各類人員的考核制度;招收和培養研究生;對學非所用、安排不當的科技人員逐步予以調整;對冤假錯案盡快復查改正;保證科技人員每周5/6的業務工作時間。
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決定在1978年春召開大會,要求各級黨委抓緊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抓緊搞好各級領導班子的整頓,迅速恢復被撤掉的科研機構,恢復科研人員的技術職稱,建立考核制度,實行技術崗位責任制。就在同一天,根據鄧小平的建議,中央決定成立由方毅任主任的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恢復了這一統管科研工作的領導機構。
通知發出后,全國上下興起了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熱潮。為給科學大會造勢,華國鋒、葉劍英等國家領導人為大會題詞獻詩;各地和各部門積極進行全國科學大會的宣傳和籌備工作,多地召開廣播動員大會、張貼宣傳畫等,特別是大批先進科技工作者及其成果得到表彰?!皩W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在當時稱為流行語。經過大力宣傳,國內社會開始正視、重視知識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為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創造了極為正面的社會輿論。
會議撥亂反正、凝聚共識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共計5586名代表出席。鄧小平在開幕式上宣布:黨中央決定召開這次大會的目的,就是動員全黨全國重視科學技術,制定規劃,表彰先進,研究加速發展科學技術的措施。他在會上著重闡述了科技發展中的思想認識、人才培養和黨的領導三方面問題,重申“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觀點,并且作出科學技術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生產力這一重要判斷。他強調指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作、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展?!?/p>
特別是,鄧小平在講話中,對知識分子的性質作了新的定義:我國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自己的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我們黨的一支依靠力量。這就恢復了黨在1956年和1962年對知識分子階級屬性的正確判斷,扭轉了多年來對知識分子的錯誤認知。這是科技領域的撥亂反正,也是向科學技術進軍的基礎。
另外,鄧小平明確提出,黨委的領導主要是政治上的領導,是通過計劃來領導,做好后勤工作,為科學技術人員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在會上,批判了“四人幫”摧殘科學事業、迫害知識分子的錯誤做法,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樹雄心、立大志,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他還深情地向與會的科技工作者們表示:“我愿意當大家的后勤部長”。這一席話引起與會科技工作者的強烈共鳴,這背后是時代的聲音與社會的共識。
在會上,華國鋒作了《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的報告。方毅作了關于發展科學技術的規劃和措施的報告。大會討論并制定了《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草案)》,確定了今后一個時期科技戰線的工作任務;表彰了826個先進集體、1192名先進科技工作者和7657項優秀科技成果的完成單位和個人,部分代表作了發言。
我國科學事業展現出春天景象
3月31日閉幕式上,通過廣播,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以《科學的春天》為題作了書面發言。他飽含激情地寫到:科學大會的召開,預示著我們民族歷史上最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從我一生的經歷,我悟出了一條千真萬確的真理:科學需要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更需要科學。這番話,真切地抒發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聲。
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創新發展。全國科學大會確定了發展中國科學界的方針政策,有力地推動科技工作走向正軌、實現了科技領域的撥亂反正,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此后,廣大科技工作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科技交流的大門被打開,中國派出部分科學家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派遣并鼓勵留學生到西方科技發達國家留學。國家也加大了對中國科學院的基本建設投資,到1978年底,科學院的獨立研究機構由1976年的64個增加到110個;明確了由科學家擔任領導的治理體制,科學家逐漸走向大學、科研機構的管理崗位,確立了新的管理體制;黨中央發出的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號召,變為了實實在在的行動。中國的科學事業,開始重新展現出春天的景象。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