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兩會即將召開,在社會對改革的熱望中,李克強和他領導的新一屆國務院走過了第一年的工作歷程。
南方周末在兩會前梳理新一屆國務院總理副總理一年的工作,告訴讀者他們一年在忙什么,去了哪些地方,在哪些領域推動改革,在內政外交方面有哪些進展,勾勒出新政府一年的施政圖譜。
在這一專題中,我們還嘗試制作了一份“李克強大數據”和“總理們調研圖”,用圖表形式呈現這一年的重要數據和關鍵政策,以及幾位總理副總理這一年的足跡所向。從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主題看,“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是新政府推進改革的主要抓手。
南方周末記者從官方新聞中發現,李克強這一年去過的企業是民營或者外資企業,未出現在國企。
2014年兩會將于3月上旬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首次代表新一屆中央政府做政府工作報告。
一年前,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之初,曾在記者會上莊重承諾:“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他還提出“約法三章”,“本屆政府任期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只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對這三條中央政府要帶頭做起,一級做給一級看”。
一年過去,新一屆政府做了哪些工作,在哪些領域著力推動改革,他們處理了哪些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內政外交方面又有何建樹?南方周末記者通過搜集分析官方媒體報道,梳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一年來的工作情況,試圖勾勒出一幅新政府的施政圖。
改革抓手:“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作為國務院最高領導人,由李克強召集主持,副總理、國務委員和秘書長參加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是中央政府的重要議事形式。會上,中央政府既會設置改革議程,同時也應對經濟、政治和社會各領域的挑戰。
根據《國務院工作規則》,國務院常務會議一般每周召開一次。實際上,由于突發事件、總理出訪、赴基層調研等活動的影響,會議可靈活安排。據中國政府網顯示,2013年新一屆政府共召開33次國務院常務會議;2014年截至2月22日,共召開5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倲凳?8次,平均每月3.5次。
新政府履職頭半年時間內,也即2013年3月18日至9月18日期間,國務院總共召開23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每月召開接近4次。其中三次會議應對突發事件,如四川蘆山縣地震和吉林大火;四次會議專門應對當時熱點問題,如防汛抗旱、禽流感、光伏產業和大學生就業問題。
從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主題看,“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是新政府推進改革的主要抓手。
2013年3月18日,全國兩會閉幕后第二天,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主題就是“研究加快推進機構改革,重點是抓緊把政府職能轉變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會議研究確定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任務分工,將方案內容分解細化為72項任務,逐項明確了責任部門。
《國務院工作規則》規定,國務院及各部門召開的工作會議,要減少數量,控制規模,嚴格審批。一年來,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性工作會議只有三次,其中一次是2013年5月13日,國務院專門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主題就是“動員部署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工作”。
從實際情況看,國務院把“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視為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突破口。新一屆政府成立之初,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1700余項。李克強承諾,本屆政府至少要取消和下放其中的1/3,即567項。2013年,新一屆政府總共三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共計221項;2014年2月15日,國務院又再次取消和下放64項行政審批項目和18個子項。本屆政府開局之年就已完成了50%的任務。
另一個全國性會議是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分別在2013年3月和2014年2月舉行。頗為引人注目的是,這兩次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都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參加,凸顯中央對該會議的重視。
過去一年,李克強還主持召開了兩次國務院全體會議,第一次會議在新政府履職后一周內舉行,會上宣布了國務院領導分工,部署了政府工作;第二次會議在2014年1月舉行,會上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并決定將《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發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有關單位征求意見。
處理12起突發事件
李克強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對突如其來的各類公共安全事件。履職總理一年間,李克強處理的全國公共安全事件共有12起。其中地震占據4起,其他涉及山體滑坡、洪澇災害、“雪龍號”科考船遇阻、禽流感疫情、重大火災、漁船遇險等事項。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李克強在半天內趕赴震區,并在飛機上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救災工作。除這一次外,其他11次事件發生時,李克強均以批示的形式指導救災。例如黑龍江流域的洪澇災害,以及甘肅的6.6級地震,李克強都是災后一段時間后再赴災區視察。
從批示反應速度看,遇突發重大安全事故時,李克強都是當天立即回應。如2013年11月22日,青島中石化黃淮輸油管線發生閃爆后,李克強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蹤受傷人員,深入排查控制危險源,防范次生事故。若遇到非突發災難如暴雨時,李克強往往在三天內做出批示,如2013年7月全國多地持續遭受暴雨襲擊,2013年8月遼寧省撫順市部分區縣遭遇強降雨襲擊,李克強都在暴雨造成洪澇災害后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加強災害防范及應對工作。
通過分析12次公共安全事件處置案例,南方周末記者發現,本屆政府更重視大災后的救援和重建工作。2013年4月,李克強從四川蘆山縣震區現場返回北京后,先后參加了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召開的常務會議,主題都是討論地震救援和災后重建工作。此外,2013年4月28日,李克強特意前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蘆山縣疫控中心工作站進行視頻連線。他對參與救災的工作人員強調,“所謂‘大災之后有大疫’,決不可掉以輕心。”
10次赴基層考察調研
李克強一年中另一項重要工作是赴基層調研考察。從2013年3月到2014年2月,李克強總共進行了10次考察,足跡遍及1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李克強的考察重點主要包括:農業、西部鐵路、扶貧、城鎮化、小微企業、轉變政府職能、環保(新能源,空氣)等幾項??疾炷康闹饕腥齻€:一是檢查改革措施落實情況和效果,特別在對一些政府部門考察時,李克強主要詢問政策落實情況。
他另一個考察目的是實地調研收集意見,為新政策出臺做準備。比如2013年3月底,李克強就任總理后第一次離京赴江蘇、上海考察。他鼓勵支持上海積極探索,建一個自由貿易區試驗區。三個月后,2013年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
另一個案例是2013年6月7日,李克強在河北考察了光伏企業和邯鄲空氣監測站。一周后,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十條和研究促進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此外,李克強的調研還有鼓舞基層士氣,宣傳中央政策,保證上下同心努力的目的。2013年6月,李克強考察河北師范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時,對圍攏來的同學們說,國家實施了就業促進計劃,對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學校會一直保持聯系,進行就業幫扶,不會讓你們成為斷線的“風箏”。
對一個省進行考察調研時,李克強通常會去兩個地級市,三類地點每次都會涉及:第一,與農民、市民直接交流的地點,比如2013年李克強去過廣西南寧沖陶村、河北邯鄲縣裴堡東村等。2014年春節前,李克強赴陜西考察時,專程去了云蓋寺鎮花園小區、安康救助站、旬陽縣金坡村、小河鎮集市四個基層民眾考察點。第二,與企業主、個體戶直接交流的地點。南方周末記者發現,李克強去過的企業都是民營或者外資企業,沒有一個國企。過去10次考察中,他至少有兩次直接面對小微企業主交談。第三,考察政府實驗項目區或基層事業單位,如津京互聯創業中心、蘭州大學就業促進中心、黑龍江國家首個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等。
從考察時間看,李克強赴具體職能部門調研都是一天之內結束,如在北京考察審計署和疾控中心。赴地方省市考察時,李克強通常是三天時間。一般來看,在地方考察的三天時間里,前兩天李克強會到基層視察,最后留出半天開會。2013年,李克強在對中國五個地區進行考察后,都分別召開了區域省市領導人座談會。
這五次座談會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比如李克強在長三角、環渤海地區、中部地區主持召開的座談會關鍵詞都是轉型。具體來看,李克強希望長三角區域在改革開放上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既走在率先發展的前列,又作出率先升級的表率;他希望環渤海地區大力推動改革創新,著力調整優化結構……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取得更大進展。
西部地區座談會的關鍵詞是扶貧和開發。在蘭州舉行的座談會上,李克強對甘肅、內蒙古、四川、云南、青海五省區主要負責人說:“西部大開發在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優先位置,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span>
東北地區座談會的關鍵詞是改革和穩定。除了東三省領導人,福建、新疆、河南的主要負責人也參加了這次座談會,李克強要求:“要以改革穩增長、促發展,以改革調結構、促升級,在擴大開放中擴大內需?!?/span>
值得關注的是,并非所有省份領導人都參加過區域座談會。南方周末記者統計后發現,浙江、海南、江西、山西、寧夏、西藏、重慶的負責人并未參與過去一年中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區域考察會議。
除了傾聽基層領導人針對經濟工作的意見,李克強在北京還組織召開過四次座談會。其中兩次是邀請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與,討論經濟形勢并就經濟工作聽取意見,時間分別是2013年7月中旬和10月下旬。
另外兩次是例行性座談會——在今年兩會前,征求各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
出國訪問20天
李克強這一年,外交領域也用力不少。他總共出訪三次,正式訪問過9個國家,分別是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中歐的瑞士、德國,東南亞文萊、泰國、越南,以及東歐的羅馬尼亞和烏茲別克斯坦。李克強沒有到訪的是南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從時間上看,第一次出訪歐亞四國時間最長,9天,第二次訪問東南亞三國7天,第三次到訪東歐兩國4天。李克強全年累計出國訪問20天。
李克強第一次出國訪問是就任總理兩個月之后。2013年5月19日到27日,李克強首站訪問印度,這也是李克強對單個國家訪問歷時最久的一個,達到4天。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在這次對歐亞四國的訪問過程中,李克強先后在印度、瑞士和德國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唯獨在訪問巴基斯坦時,李克強接受了巴基斯坦媒體的聯合書面采訪;訪巴結束后,陪同訪問的外交部長王毅更是接受了中國媒體的采訪。
李克強對上述九國中的三國訪問時,都提及了鐵路領域合作。2013年5月,李克強訪問印度時,中印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同意加強鐵路合作;2013年10月,李克強對泰國總理英拉說,中國高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競爭優勢;2013年11月,李克強在與羅馬尼亞總理會晤期間,決定在修建羅馬尼亞高鐵方面進行雙邊合作。
除去20天出國訪問,李克強與外方領導人的會晤更多發生在中國國內。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截至2014年2月24日,李克強就任總理的11個多月內,在國內總共接見會見外賓106人次,平均每3天一次。
2013年3月,他就任總理后的第一個月只接見過一個外賓,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三個月之后,李克強再一次在北京會見了基辛格。2013年9月,是李克強接見外賓次數最多的一個月。這一個月中,李克強總共會見了38人次外賓。
作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除了主持國務院工作外,還參加了三十多場中共中央組織的其他重要活動。
另外,李克強另外一些難以估量的時間還用于為外國媒體撰寫文章,對各類地方事項作出批示,向重要學術會議或論壇致信,給外國領導人致電致信,參加去世老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等等。
百忙之中,李克強也要給普通老百姓回信。2013年2月3日,李克強視察內蒙古包頭北梁棚戶區改造情況時,居民高俊平的小孫子光著屁股“闖進”央視《新聞聯播》節目鏡頭,讓“光腚娃”一炮而紅。
一年之后,高俊平給李克強寫了一封信。2014年1月30日,李克強在大年三十這一天,給高俊平寫了一封回信:“你的來信收到了,信中說北梁棚戶區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是從心底里為你和大伙感到高興?!?/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