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職教基地最終方案公示
清遠市省職教基地建設是廣東省現代職教體系改革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基地總體規劃為以高職教育為龍頭、以中職教育為主體,與市場需求、勞動就業相銜接,構筑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共同發展的職教體系框架,建成“環境優美、設施完善、資源共享、便于管理”的現代職業教育基地。
該基地規劃范圍為西起鳳翔路(規劃),東到東湖路(規劃),南至牛路嶺,北至二帽山,規劃區總用地面積約33.22平方公里。規劃區內不僅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集聚區,同時也將是清遠市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創意、服務外包、金融后臺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基地,既可實現城市空間的擴容,也將大大促進城市人口的提質。
市規劃部門介紹,方案整體規劃結構可概括為:“一核三心,五組團環山布局;兩河四岸,多中心濱水共享;有機滲透,生態網多重構建;集中共享,慢行互動促交流。經修改后的方案總體面積并不受燕湖新城規劃或最近周邊規劃影響而改變,修改的是方案中的綠化、道路等細節內容。新方案中另一個明顯變化是沒有把預期人數列明在當中,記者了解到,這是因為總體規劃會根據學校規模和城市發展需求在實施過程中做適度調整,而且學校的布局這塊由省統籌,所以在規劃時人口是一個很難預測的數,新方案中就沒有列明。
■規劃細節
園內打造“景觀環路”
根據規劃內容顯示,省職教基地內道路系統主要劃分為5個等級: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中,汕湛高速、東環快速路、旅游大道均為職教基地的對外交通道路,不為園區內部交通服務?! ?/span>
慢行通廊串聯各組團
主干道構成“環形+半環形”的結構,其中,環形由對外交通干道構成,半環形由內部交通干道構成。這種類似環城路的設計最大好處是使進基地的車輛能通過外圍道路快速到達基地內任何已組團,基地內車輛也不會因此受交通堵塞影響,雙方做到相互銜接而互不干擾。
基地內次干道不承擔交通性功能,由休閑性次干道及生活性次干道構成。其中,休閑性次干道在園區內部形成“景觀環路”,這類道路串聯園區東西片區的共享服務帶以及虎頭嶺、黃騰峽等風景區,更適合步行和騎車。
另外,規劃將各組團的共享功能盡可能布置安排在其用地的幾何中心,方便組團內部各院校之間的功能共享。同時設置慢行通廊串聯各組團共享中心及城市共享中心,實現休閑交流的無縫延續。
設有3個公交首末站
為了鼓勵綠色出行,基地內設有3個公交首末站,分別分布于職教基地的對外干道附近(大學路、清輝北路、蟠蓮公路),1個公交首末站設置在黃騰峽小鎮,部分公交站附近設立公共停車場,方便市民換乘。其中,在職教基地東西兩側的公交首末站分別設置與廣清城際軌道站、武廣新客站聯系的公交線路,建成后經過北江四橋或者五橋,基地內的市民20分鐘可以快速到達高鐵站或輕軌站。
活用文洞河、瀾水河生態廊道
規劃以“綠地無縫滲透,促進有機生長”為目標,采用有機聚合的方法,加強自然景觀和園區內部景觀的協調,將自然生態格局融入到整個職教基地的建設之中。
規劃以“東湖”與文洞河及瀾水河的生態聯系廊道為契合點,水、綠有機滲透,將規劃區內的水面、山體等生態斑塊通過不同規模的河流水系廊道及道路綠化廊道互相串聯、貫通,構成一個可以流動循環的生態網絡系統,形成園區可持續發現的綠地系統,最終形成藍綠交織的生態網絡。
所謂可持續發現的綠地系統是指無論在基地內走到哪個角落都能看到讓人賞心悅目的綠化,而不是雜亂無章的野草。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實現:通過文洞河、瀾水河等濱水岸線的梳理改造,形成景觀步行路徑,提高園區之間各組團的可達性;圍繞虎頭嶺、馬嶺崗、紅旗嶺、石灰山等自然山體,打造特征明顯的綠色斑塊,使人抬頭見綠,形成連續路徑中的重要節點,滿足人群的多樣化需求;結合山體將建筑以群落的姿態打造,突出整體濱水、環山的空間層次,形成建筑與綠化錯落有致的布局,豐富景深的景觀界面。
公示時間:即日起至2014年1月4日公示期間,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向清遠市城鄉規劃局提出對上述規劃草案的意見或建議。意見和建議可以通過書面、郵件、網上留言等形式反饋到市規劃局。
聯系地址:人民二路清遠市行政服務中心四號樓10樓
聯系電話:0763-3365970、0763-3369309
郵 箱:qyby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