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楷烈士亭搬遷事件追蹤
南方日報訊 (記者/趙強 蔡佳倩)備受關注的李文楷烈士亭搬遷一事(詳見2012年12月28日《南方日報·清遠觀察》AⅡ06版)有了新進展。清遠市孖龍山陵園在看到報道后第一時間聯系本報,希望將烈士亭永久性遷入陵園內。
“看到報道后,公司的母公司——清遠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市城投公司)高度重視,表示如有需要,孖龍山定會積極配合市政府相關部門,做好烈士紀念亭的重新選址和搬遷工作?!睂I龍山副總經理劉燦強表示。
?孖龍山對烈士亭“善待、善用”
“孖龍山陵園是經省國土廳批準征地、省民政廳和市委市政府批準興建的永久性合法公墓,占地面積1514畝。孖龍山完全有能力為紀念亭提供一個永久的安身之地,徹底免除政府和市民的擔憂?!睂I龍山副總經理劉燦強說。
孖龍山的表態其實從側面反映了部分市民的擔心。對于在中山公園內另選址,將烈士紀念亭搬遷的方案,記者隨機調查了一下,發現不少市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樣能不能“一勞永逸”?有市民對于因商業開發,侵占公眾用地,甚至表現出了激憤。
市民胡先生反問記者,不是說烈士紀念亭是不可移動文物么,怎么可以隨便搬遷呢?這次可以搬入公園內的另一地,萬一以后中山公園再遇到開發,怎么辦?類似于這種身處鬧市繁華路段的歷史文物,最終“讓位”于商業開發的不在少數。
記者也發現,到中山公園內的絕大部分人,多是把它當作一個休息的地方。紀念亭的介紹等并不起眼,很多經常到此休閑的市民甚至不知道這是一個烈士紀念亭。
而在網上,更是盛傳李文楷是山西人,是“活烈士”。本報曾刊文做了澄清報道(詳見《南方日報·清遠觀察》2012年12月20日AⅡ03版),但如何傳承好李文楷烈士的精神,將其發揚光大,是我們全體清遠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嚴肅問題。
劉燦強表示,如果烈士紀念亭能遷入孖龍山,孖龍山有計劃為紀念亭開辟出一處專門的紀念園,力爭將其打造成清遠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好地傳承李文楷烈士精神。
劉燦強說,提起陵園和公墓,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存在偏見。陵園也好,公墓也好,形式之外,背后體現和蘊含的其實是生命哲學,是禮儀文化,是倫理教育,是中國人的血脈延續、精神傳承。孖龍山在市城投公司的指導下,打破傳統,勇于創新,學習上海福壽園等地的先進經驗,力爭打造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體的“人生后花園”。
劉燦強表示,李文楷烈士紀念亭如能遷至孖龍山,無論是對于更好傳承烈士精神,還是對孖龍山的自身建設,都是很好的契機。孖龍山定會將烈士紀念亭做到“善待、善用”。
?部門回應遷入中山公園內方案已定
那么對于孖龍山陵園向李文楷烈士亭拋出的橄欖枝,清遠市的規劃部門和文物部門又是怎樣看的呢?
昨日記者致電給清遠市規劃局報建所,上次接受采訪的張姓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孖龍山陵園須先經過市文物部門的同意,再向規劃局遞交遷址方案,只要文物部門表示同意,審批一般不會有問題。對于市民擔心中山公園將來會否作商業用途再遷,他堅決表示不會。
但是清城區文體局博物館館長李敦平接受采訪時卻表示,孖龍山陵園這個提議“提晚了”。因為李文楷烈士亭遷入中山公園內的方案早在去年下半年就獲得審批,如今舊中旅和舊老干部活動中心改造在即,李文楷烈士亭也要在短時間內遷入公園內。即便分管李文楷烈士亭的城區博物館同意孖龍山陵園的提議,方案層層審批也需要很長時間。此外,李敦平還認為其實李文楷烈士亭遷入孖龍山陵園并不現實,“李文楷烈士亭本身屬于紀念性烈士亭,遷入公園內與市民的休閑氛圍并不沖突。遷到陵園對市民來說遠,恐怕也難起到紀念先烈的作用。”